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田益农业网 >> 桃叶橙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助推武汉两型社穗三毛黑樱桃节节菜属云南方竹尾叶五加

发布时间:2022-09-12 06:02:25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助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图)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助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图)

作者:佚名来源:长江时间:

中国花木03月22日资讯: 本站从长江获悉 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 ,也是第23届 中国水周 的启动日,今年 世界水日 的主题是:清洁用水健康世界; 中国水周 的主题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一天,是水的节日。

武汉,因水而得名 江城 和 百湖之市 。水,是武汉城市之魂,赋予武汉亲水临水的城市魅力。有关水的消息牵动着每一个武汉市民的心,如何做好 水 文章,也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指出要 维护好武汉市江、湖、山、城的自然生态格局,突出江河交融、湖泊到2020年密布的城市风貌特色 ;湖北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指出要 凸显武汉滨江滨湖、水资源丰富的特色,将武汉打造成生态、文明、宜居、特色城市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要求 用铁的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治理湖泊,力争水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水是武汉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决定了治水工作必将摆在武汉市 两型 改革的最前沿。

近年来,武汉武汉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坚持贯彻落实治水新方略,遵循人水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致力于挖掘和彰显城市滨江滨湖特色,提高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特别是2009年,武汉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建设更是成绩喜人:总投资158亿的大东湖工程正式启动,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中心城区湖泊水质明显提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通过验收,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武汉市被授予 全国节水型城市 称号,98抗洪、汉口江滩工程与大东湖工程同获湖北省 辉煌荆楚60名片 殊荣。

回顾2009年,治水事业硕果累累,我们倍感欣慰;展望2010, 两型 社会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一篇篇更加精彩的水文章值得期待。

武汉市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水, 水资源节约 和 水环境友好 是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两型 水务的根本在于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借 世界水日 、 中国水周 的契机,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增强全社会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使水资源承载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 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 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一、认清武汉武汉市水资源现状,增强忧患意识

武汉因水而兴、得水独厚,年均降雨量1251毫米,年均水资源量达7000亿立方米以上,长江、汉水交汇,166个湖泊、272座水库星罗棋布,165条河流纵横交错,武汉市现有水域总面积占武汉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近年来,武汉市充分发挥滨江滨湖优势,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事业实现迅速发展,服务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武汉武汉市水资源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水多、水少、水浑、水脏 的问题依然突出,水务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状毛脉蓼况仍未根本改变,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的发展模式对武汉武汉市水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 六个转变

加强水资源保护,必须按照国务院和部委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纵向回缩率资源管理制度,在水资源管理观念上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在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二是在规划思路上,要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三是在保护举措上,要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四是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五是在用水模式上,要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六是在管理手段上,要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是建立三条 红线 ,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要通过完善的水资源法规体系、强有力的水资源监管措施,坚决打击违法填湖行为,切实强化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节水考核、入河排污口设置、水域岸线利用、河道采砂、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执法监督,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法规,不折不扣加以执行。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务事业创新发展

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激发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发展潜能,以 立足中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 的全局意识和气魄,不断开拓创新,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创新治水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水务事业在 两型 要求下又好又快发展。

开拓思路,实现体制创新。要进一步加快水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务投融资体制、水务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涉水事务的综合管理,统筹城乡水资源,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全面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务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众。

兼收并蓄,实现科技创新。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兼收并蓄,加强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的有效集成,在水资源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防洪抗旱与减灾、大江大河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城乡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水环境保护与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水土流失防治等领域加快科技创新,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力争实现跨越发展。

四、发挥滨水优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2010年,是 十一五 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 十二五 规划的谋划之年,是承前启后、继小尖堇菜往开来的关键年,武汉市水务局将继续围绕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大局,不遗余力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治水之路,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举措,积极服务两型社会构建,为全面推进武汉 生态、文明、宜居、特色 的滨江滨湖生态城市建设不懈努力,争创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水资源保护,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以水务发展 十二五 规划编制为先导,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导向作用,以需水管理为核心,抓好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强化规划的执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导向作用,实现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以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技术基础工作,加快水资源管理监控体系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以取用水总量控制为核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切实加强水资源论证,严格取用水管理和水资源费管理,强化水资源配置管理。以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管理法规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制,切实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致力水生态修复,实现湖泊提档升级。全力推动大东湖生态水构建工程,努力将大东湖水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区、国际知名的水环境水生态科教示范基地。严格按照阮成发市长 打破常规,重拳治湖,用年时间让湖泊提档升级 的要求,不遗余力推进 湖泊提档升级工程 ,遏制水体恶化、改善湖泊水质、恢复湖泊生态。继续推进 一湖一景 建设,努力将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全部建成各具韵味的湖泊公园,结合湖泊水域特色,弘扬湖泊文化,打造以自然湖体为依托、港渠为纽带、绿水为媒介、文化为核心的湖泊景观带。继续加强城市节水、水源地保护、自然湿地及水利风景区保护、水土保持及农村水生态治理工作,恢复提升城市生态系统。

加强水环境治理,打造魅力生态水都。按照市委、市政府 水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的要求,全面加强水环境建设,进一步彰显城市滨江滨湖特色。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水生态治理、中心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及远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将四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排水港渠综合整治等水务工程建设。本着 遵循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功能 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城市生态化发展道路,遏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努力将武汉建设成为 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绿色高效、文化气息浓郁、人与自然和谐 的滨江滨湖现代生态新城。

现状

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工作,湖泊水质明显提升,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劣Ⅴ类湖泊减少10个。

污在1定的载荷作用下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8%,提前完成 十一五 目标,远城区实现了区区均有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

完成14个湖泊共120个排污口截污,超额完成93个排污口截污的年度工作目标,中心城区湖泊基本实现截污。

两江四岸江滩建设进一步延伸,汉阳江滩二期、青山江滩、汉江东风段等新建江滩公园开园迎宾。汉口江滩 两型社会 集中展示区建设初具规模。

水务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60万人农村安全饮水目标完成,共累计消除不安全饮水人口182万人,初步形成城乡统筹的供水体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共完成国家扩大内需项目14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健全涉水法律规章,打牢长效基础。近年来武汉市先后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城市排水条例》、《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武汉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武汉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也已经列入了市人大立法计划。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小谷精草

突破

经过5年创建,武汉市通过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审核,成为南方丰水城市中首批 全国节水型城市 。武汉市万元GDP用水量(不含第一产业)由104立方米/万元下降至48.6立方米/万元,年均递减超过15%。

随后,国家水利部确定武汉市为 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 ,市政府编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采取综合措施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实施了阶梯水价制度,为建设 两型社会 提供可靠水资源保障。武汉市于2005年被水利部确定为 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首批试点城市,并成为全国唯一的水专项 双试点 城市。11月,武汉武汉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在全国第一个通过水利部验收。

领跑

全国唯一水专项 双试点 城市

历经多年精心策划、多方反复论证,总投资158亿元的 大东湖 生态水构建工程,终于从 纸上谈兵 走到动工兴建,工程实现重大突破。

大东湖 项目的启动工程 楚河 工程即将动工。 楚河 连接着东湖和沙湖,是一条长约1.7公里的明渠。建成后,市民将可乘船从水果湖悠然划至沙湖,加上与 楚河 并行的楚韵街道 汉街 ,将勾勒出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的水乡美景。

而这里,只是整个 大东湖 水20余条连通港渠中的一条。

大东湖水工程以东湖为中心,将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等6大湖泊,以及青潭湖、竹子湖、南湖等湖泊相连,远期还将拓展到汤逊湖(南湖)水系。

虎卷

大东湖 生态水构建工程动建

继续推进湖泊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实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收集干管建设、湖泊污泥清除、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生态引水工程、调整规范养殖业工程、湖泊周边环境整治等7大工程。完成沙湖清淤,启动沙湖公园建设,启动官桥湖、晒湖、杨春湖、菱角湖、龙阳湖5个湖泊清淤、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工程。

推进生态水构建工程。完成九峰渠、东沙湖连通渠的前期工作,启动沙湖港、新沟渠、罗家港、九峰渠、东沙湖渠等港渠的新改扩建,基本实现汉阳六湖连通。启动金银湖七湖连通建设。

基本实现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主要指标包括污水处理率超过90%;城市污水通过市政管、箱涵、明渠等渠道全收集到相应污水处理设施;排向水体的尾水不再黑臭。将通过工程、管理等多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努力实现目标。

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出台《武汉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加快农业高新园区、工业企业及居民生活社区节水示范建设,加大公共供水管改造力度,拓展污水再生水、雨水利用范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社区建设中水回用系统,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各项任务。

坚持防大汛备大汛不动摇。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对武汉市24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加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迎战大雨的准备。

确保供水安全。完善中心城区供水规划,建立供水安全监督体系,再解决44万农村人的安全饮用水。

继续实施 两江四岸 江滩建设。续建汉阳江滩、硚口江滩二期、青山临江一期及汉口江滩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武汉市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11处13座大型农村排涝泵站。

展望

治水之路任重道远 水文章 精彩纷呈

创新

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开创了水资源开发、水环境治理新的资金渠道。

根据市政府授权,水投公司负责筹措建设资金,实施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项目。公司按照 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商业筹资、资本运营 的原则运作,必将有效破解水环境建设资金难题,加速推进水务事业发展。

水投公司成立当天获授信148亿元,公司成立半年来,已相继开展实施包括 大东湖 生态水、沙湖清淤工程、巡司河整治工程等数个大型水生态修复工程。

今年内,水投公司将加大融资力度建设武汉水环境。

创建水环境建设融资平台

交流

作为国际湖泊保护领域最具影响的学术会议,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市成功召开,市人民政府被环保部授予特别贡献奖,武汉市水务局作为具体筹办单位被大会组委会授予贡献奖。

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1500余名权威专家和政府官员共商湖泊治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达成多方面共识。大会发布了以 让湖泊休养生息 为核心理念的《武汉宣言》。

此前,武汉市水务局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 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的原则,开展战略合作。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河北省任县妇幼保健站
北京神经二甲医院
云南普洱外阴白斑二级医院
广东梅州中医医院
友情链接